20世纪中叶前,结婚根本不流行买钻戒。家境富裕的女性看不上钻戒,她们受过高等教育,知识丰富眼光高,看重内在的浪漫情怀;低收入家庭也瞧不上钻石,他们只想买更贵的东西,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钱。那么,在今天钻石又是怎样成为爱情的象征的呢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钻石是怎样成为爱情的象征的?这个功劳完全是德比尔斯和杰拉尔德·劳克这两个人的。接下来我们详细说说过程。
20世纪中叶前钻石的销售平平,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又给钻石市场雪上加霜,这时期美国钻戒需求迅速下降,卖出的钻石越来越小。作为全球最大钻石巨头,德比尔斯占据了75%的市场份额。为扭亏为盈,德比尔斯于1938年求助于美国广告中心——麦迪逊大道,与杰拉尔德·劳克的艾尔广告代理合作开展营销。
经过深入市场调查,劳克发现男性购买了90%的戒指。因此,他认为市场要复兴,男性是关键,应当使男性认可并接受这种观念——钻石是爱情的象征,钻石越大,代表爱得越深!同样,使女人认为钻戒是求婚必不可少的礼物。
循此思路,艾尔广告开展了大量宣传,竭力树立钻石的象征意义——代表身份、地位、爱情。电影明星、模范夫妇、知名人士都被赠予钻石,作为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。报纸、杂志等媒体不断刊登爱情故事,反复强调社会名流送给他们爱人的钻石有多大,同时配上钻石照片以及群众反响,彰显着社会名媛手指上闪闪发光的钻石有多么吸引人。时装设计师都在谈论时尚界最新的“钻石潮流”,甚至英国王室也参与进来,提升了钻石在爱情上的浪漫和魅力。
不得不说,王室家族的参与,给这次市场营销锦上添花,钻石身价迅速上升,市场反应当然也立竿见影。在那样一个百业凋零的大萧条时期,美国的钻石销量竟然逆势上涨了55%。20年后,整整一代人都相信若要结婚,钻戒必不可少。
借此趋势,德比尔斯继续加码,不断编织动人的爱情故事,使人们相信一个男人必须花一个月工资买一枚钻戒,才足以表达真诚的爱情。当销售持续攀升时,德比尔斯胃口大开,又宣传两个月工资买一枚钻戒,才足以表达真爱。时至今日,有的地方甚至宣传,三个月乃至四个月工资,才配得上代表真爱的钻戒。
近一个世纪的宣传攻势,使钻石和爱情终于“手牵手”在一起,时至今日,提起钻石,人们自然想到高贵的身份和独一的真爱。因为真爱无价,所以钻石多贵仍有人买。除了房子车子,它应该算是一个家庭最大件的消费了。
今天,钻石早已不只是比较精美的一种矿物,它已经成为高贵、恒久的象征,这种观念已经影响了全世界,也推动着钻石需求持续旺盛。